前面的文章有提到,抖音就是第一名吃肉,第二名喝汤,第三名吃翔的生态,去中心化算法的驱动下,要么吃到别人的营销预算,要么自己的营销预算别人吃掉。浅层的竞争是算法的理解,深层的竞争是策略的制定,更近一步是心智的选择和赛道方向。接下来的抖音依旧是大牌的天下,市场越成熟白牌的机会越渺茫。过去一个周里,你刷到了无数短视频,请问你对哪两个视频印象深刻?你发现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,每天刷那么多视频,真正能记住的视频真的很少,能在脑子留下印象的又少之又少。营销环境越来越嘈杂,你会发现过往的招数没那么有效了,背后不是营销理论的失效,而是消费者注意力的分散,媒介的变革让招数变得低效。营销环境太嘈杂,你会发现注意力分散的市场,根本谈不上品牌建设,基本靠唤醒和触达,要么是过往人群资产的唤醒,要么是靠老牌影响力开新品做触达,填补用户的品类需求。所以,老牌的在抖音焕新有效,大牌的饱和攻击式广告触达有效。品牌建设的工作,还得靠阶段性的营销战役,给消费者制造品牌记忆的“高光时刻”,让消费者记住品牌的高光时刻,进而从高光时刻里提炼出印象标签,而后渐渐形成对品牌的认知标签。抖音最大的诟病是:商家被迫内卷,能力的提升并未带来利润的增长。所以,要么靠抖音沉淀出的能力冗余,在其他平台复用带来增益价值;要么靠全域全渠道经营,吃到全渠道流量溢出或二级市场的增量价值。单纯第二条全域全渠道算账,就已经卡死了绝大多数品牌。模仿豹子的动作永远成为不了豹子,而是要从基因和结构上做根本的改变,才有可能成为豹子。所以想要把抖音做好,一号位必须亲自下场做决策,基因上的大决策只有老大自己能把控,其他人干预不了,更何况结果本身就有滞后性。如果说老电商住民终究会被国内外大牌围剿,那么以小镇中老年为代表的新电商住民,还在嗷嗷待哺,偏信功效易被教育,存在机会空白。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役,这些战役99.9%都是以多胜少,以强凌弱,而仅仅少有的几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被传颂,但清晰以后要清楚,哪有那么多的侥幸,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拼刺刀。营销这件事上亦是如此,营销的第一课就是概率论,哪有什么四两拨千斤,饱和攻击下的沸水效应罢了。不要想着四两拨千斤,资源投入与心力投入正相关,守正出奇,先得有守正,而后才有出奇。实事求是,能量守恒,当下的抖音竞争格局下,不允许有一块短板,赢下市场还得具备超级长板,共勉!